作者: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八(七)班戴旭彤

指导老师:蔡蓓

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下,中国正一步步走向落后挨打、被欺凌、被压迫的境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思想进步的爱国志士们开始了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革命活动,这就是电影《辛亥革命》所讲述的。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十几年里,他坚持开展革命活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却从未放弃。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却坚持谁让清政府退位,就把临时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谁,虽然这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而且正中袁世凯下怀,但这彰显了他一心革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秋瑾是一位坚韧的女革命者。影片开头就是秋瑾戴着铐镣走向刑场的情景,她显得异常平静,就像要去做一件光荣的事情。她向四周望去,看到了许多孩子,我想她也一定想念自己的孩子了吧!当她走到断头台的时候,一个清军拿着她的孩子的照片说:“这两个孩子就要失去母亲。”“我的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秋瑾回答道。

“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秋瑾的这一番话,久久回响在我的耳畔。

在电影《辛亥革命》中,我还看到了许多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年轻人。

林觉民是广州起义敢死队中的一员,这个敢死队由一百六十人组成,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在进攻总督衙门的战斗中,林觉民因为受伤力尽被俘。在刑堂上他面无惧色地慷慨陈辞、痛斥腐朽的清政府,令清军总督张鸣歧也为之感慨:“真奇男子也!”后来他还是英勇就义了,年仅二十四岁。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也就是4月24日晚写给他的妻子陈意映的,是一封舍身就义、为民族崛起而毅然献身的诀别书。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半个多世纪之后,在台湾海峡的另一头,童安格、齐豫这两位艺人不约而同地以《与妻书》为背景,创作了两首音乐作品,每次听到,都令人荡气回肠。

在革命的征途上,还有许许多多像林觉民这样的年轻革命者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将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他们的精神让我钦佩,他们的胆识让我敬仰。面对死亡,他们依然从容不迫,用自己的热血铺就了一条英雄的人生之路。

《辛亥革命》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深,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有这些由于为革命献身、视死如归的志士们。有了他们,才有了人民的幸福!有了他们,才有了国家的强盛!

本篇“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约1100字-1200字,。

作文《1894 甲午中日大海战》观后感 1200字

https://www.08585.net/th/1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