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书事

①最近安居,我把我出租几年的屋子里的旧书搬了回来,清点整理中,我发现了很多书还在,像看见我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喜悦,当然也让我想起了我收藏的很多珍贵的书籍都不在了。

②最近我又要讲现代诗歌,很想意外发现我当年珍爱的那本《朦胧诗选》,那本朦胧诗集收录了北岛、舒婷、顾成、江河、杨炼、梁晓斌、卞之琳等人七八十年代写的发抒、反思文革的诗歌,我非常喜欢。90年代出来教书,那时的教材政治化太浓,我就一直给学生们讲这些朦胧诗,一届一届地讲,孩子们非常喜欢,讲完了就有同学借阅,但因为这本书要用于教学,在那个年代又不好买,所以我是一直看管得很紧,但后来还是一时疏忽,找不到了。也许这不是我的疏忽,实在是那本书太好了,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那实在是一本“及时雨”。

③我从教20多年了,20多年穷老九的拮据生活,我不舍得将钱花在自己的衣食上,但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那是一定要破财购买的,20年来我不间断地购买,又不间断地流失。大部分是被学生借走,少部分是被同事借阅,有些书籍我还记得被谁借走的,大部分说不出来历了,虽然20年来那些书籍不间断地在一路丢失,但是我从来不因为这个而遗憾,因为它不像钞票金银珠玉一般消耗散去,也不担心它会被人当着引火材烧掉,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那些遗失的书籍散落在人间,不断地流传,书上的文字不断地传播,不断地感染,不断地孕育精神,那是书籍产生的本质目的。

④我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过不少书籍,《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等,还有《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十月》《啄木鸟》等不少杂志,这些书和杂志是我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我在青少年时期有幸读了,可我家里除了一本黄历外父母没有买过一本书。这其中大部分是向同学借阅的,只记得有一本《东周列国志》是我在我表叔家里玩借来的,现在书也不在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没有归还他。我感谢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些让我读到这些书的同学和叔叔阿姨们,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施予我少年时代弥足珍贵的恩惠。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我珍爱的书籍的丢失而可惜,因为它也许不断地在施予,这是书的作用,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

⑤我还记得我用于课外教学用的现代小说,有一次被一个学生借阅了,我知道是谁借阅的,我向他索要了几次,直到毕业都没有还给我,这事就过了。那个同学的成绩很好,考进了武汉大学哲学系,几年后,我的这个学生来看我,提了一大堆书,只记得其中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书籍,他告诉我他当时把我的书给弄丢了,没法交代,希望这样能弥补。他92年高中毕业,96年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省政府部门工作,现在是处级干部,写作很厉害,是单位的笔杆子,也许那些书在他的人生启蒙中有了些作用。

⑥原本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很热爱书籍的民族,明代的张溥每读一本书都要亲手抄录七遍,他的书斋因此命名“七录斋”,宋濂《赠东阳马生序》里就讲过他借书抄书的情景,为了不延期,天大寒,抄得手指都僵硬了;先秦时期人们写书读书都不容易,他们习惯把书全部背下来,汉初因为始皇焚书,好多人是靠记忆把书传下来的。我们不如古人文章好,缘于我们不如古人读书花的功夫深。

⑦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我更不需要为我的《朦胧诗选》遗失而遗憾了,现在我的教学很方便,互联网上要找谁的作品都非常容易;现在读书也很方便,但是我们的孩子不读书了,在他们最需要广泛阅读的时候,他们却被迫沉浸在题海里。

⑧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关于各国全民阅读的调查,我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中国人的阅读排位。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谁能拯救阅读?!

2013-9-15

15.以下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搬书时发现自己以前读过的旧书还在时的喜悦和生活拮据时仍然坚持破财买书的材料,体现了作者对书籍的喜爱,对精神追求的珍视。

B.作者谈到《朦胧诗选》,表现了作者在文化僵化的时代,作为有前瞻的教师将其作为补充教材的珍视,并为其最终流失而深表遗憾,也流露出对借书不还的现象的谴责。

C.作者家里只有一本黄历,说明家境贫寒,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能够借阅到同学和叔叔阿姨们的书籍阅读感到庆幸和感激,这是他的书被借阅流失而不遗憾的主要原因。

D.作者用一个考上武大的学生还书的事例具体生动地印证了书籍带给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精神引领作用,表意具体生动。

E.最后一句用各国全民阅读调查排位,委婉揭示出当今时代青少年和大众阅读现状,寄寓深切的忧思,从而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16.解释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含义。(6分)

(1)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3分)

(2)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3分)

17.从这篇充满温度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18.文章最末一句“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谁能拯救阅读?!”,你以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民阅读不良现状,怎样才能拯救阅读?

答案

15.答案BC。解析:B项作者并不感到遗憾,更无谴责之意;C项只一本黄历并不就一定能说明其家境贫寒,书被借阅流失而不遗憾的主要原因是它在传播精神。

16.答案:(1)运用对比,揭示了贫穷时代人们对精神产品的珍视和崇尚,富裕以后对文化精神追求的遗失。(手法1分,阐述2分,意思对即给分)

(2)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揭示出书籍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追求和享受是有别于物质的。(手法1分,阐述2分,意思对即给分)

17.答案: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师形象。他酷爱书籍,虽经济拮据仍然花钱买书;他热心文化传播,不局限于教材,精选人文含量高的课外读物;他关心学生,体贴他人,借书学生,不因为书籍流失而抱怨;他有忧国忧民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情怀。

18.答案(略)原因3分,措施3分。

阅读答案:

选自《资治通鉴》文言文阅读答案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诗的境界(节选)阅读答案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阅读答案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文言文阅读答案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科学巨人玻尔阅读答案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古代诗文阅读答案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现代文阅读答案俗境:生命的简单重复与“瞎浪漫”现代文阅读答案桑吉奈尔的灯塔现代文阅读答案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古代诗文阅读答案石榴阅读答案选自《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现代文阅读答案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沈从文的文学传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星夜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阅读答案选自《宋书?王昙首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精神贵族”钱钟书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鞋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阅读答案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文言文阅读答案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警惕汞污染阅读答案能藏善跑的草兔阅读答案(2014大连中考语文试题)王安石:无私交才显王道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尊严死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北史·李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李苗,字子宣,叔父畎。畎为梁州刺史,大著威名中国人的姓与名现代文阅读答案怀念吕凤子先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谁没有个背景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节选自《宋史·洪咨夔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嘉定元年进士,授如皋主簿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现代文阅读答案曲园奇人张元勋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墨烟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七》文言文阅读答案韩思彦,字英远,邓州南阳人。游太学,事博士谷那律雅安,茶文化发源地和茶马古道起点现代文阅读答案一代奇人辜鸿铭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魔术师的报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宋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新型H7N9病毒起源与变异现代文阅读答案民国奇人刘文典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流水写意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节选自《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文言文阅读答案段会宗字子松,天水上邽人也为眼前利益的申遗才应被“拆除”现代文阅读答案李约瑟:他让世界发现“理性中国”阅读答案正直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文言文阅读答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现代文阅读答案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文言文阅读答案火星是太阳系中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也阅读答案

陈祐传元史阅读答案翻译

https://www.08585.net/zw/16832.html